提高对气象灾害及衍生灾害和高温热浪等易发频发灾害的预警预报能力。
中国能源网讯:近日,尼日利亚进出口银行(NEXIM)披露一项旨在引进尼首个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计划,以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影响从2008年5月起,国家计划在10年内投资15.67亿元开展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是继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之后国家在青海省开展的第二个大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至此,国家总共已下拨这一工程的专项资金3.5亿元。从青海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近日,国家在今年已下达中央财政1.5亿元资金,用于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再增5000万元投资,加快这一中国最美湖泊的生态保护治理工作。保护青藏高原上的这片雪域圣湖,对于调节区域内气候条件、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改善流域内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具有重大意义。据了解,此次中央新增的5000万元专项资金将主要用于青海湖流域退化草地综合治理、河道整治、沙漠化土地治理、生态林建设、湿地保护、生态监测等六大类工程。流域总面积达2.96万平方公里的青海湖流域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系,受人类活动和全球变暖趋势影响,青海湖流域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加剧,荒漠化扩展、生物多样性锐减
据了解,此次中央新增的5000万元专项资金将主要用于青海湖流域退化草地综合治理、河道整治、沙漠化土地治理、生态林建设、湿地保护、生态监测等六大类工程。从2008年5月起,国家计划在10年内投资15.67亿元开展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是继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之后国家在青海省开展的第二个大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以火电厂建设脱硫设施为重点,确保完成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10%的目标,遏制酸雨发展。
切实重视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实现污泥稳定化、无害化。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把防治固体废物污染作为维护人民健康,保障环境安全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点领域。提高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管护能力。对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严格监管,防止产生二次污染,严厉打击废物非法进出口。
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控制面源污染。[page]以占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65%以上的国控重点污染源为重点,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制度,加快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
完成历史堆存铬渣无害化处置。(二)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防治大气污染。严格限制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上游建设水污染严重的化工、造纸、印染等类企业。加快淘汰小造纸、小化工、小制革、小印染、小酿造等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重污染企业。
2.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工程。以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10%为突破口,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加快治理重点流域污染,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超过国家二氧化硫排放标准或总量要求的燃煤电厂,必须安装烟气脱硫设施。按照军地结合原则,继续开展重点流域和区域中军队单位的污水、垃圾治理,改善营区环境质量。
1.实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工程。到2010年,所有城市都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全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亿吨/日。
健全饮用水水源安全预警制度,制订突发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实施燃煤电厂脱硫工程。
以颗粒物特别是可吸入颗粒物作为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加快城区工业污染源调整搬迁,集中整治低矮排放污染源,重视解决油烟污染。加强对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管,及时解决噪声扰民问题。2.综合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加强污水处理厂的监管,所有污水处理厂全部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实现对污水处理厂运行和排放的实时监控。3.加强工业废气污染防治。以造纸、酿造、化工、纺织、印染行业为重点,加大污染治理和技术改造力度。
在全国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依据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功能重要性编制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科学确定不同区域主导生态功能类型,划定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指导生态保护工作,为实施环境保护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与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衔接协调。1.确保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
改善油品质量,提高燃油的利用效率。大型、特大型城市要把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作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内容。
重点抓好占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65%的国控重点企业的废水达标排放和总量削减。继续实施植树造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提高森林资源覆盖率,增加碳汇和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3.提高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质量。高度重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逐步对现有的简易垃圾处理场进行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消除污染隐患。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坚持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因地制宜,优化布局,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加大依法实施节能管理的力度,加快节能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充分发挥以市场为基础的节能新机制,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
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治理工程建设。强化冶金、建材、化工等产业政策,提高资源利用率,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完成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调整工作,确定保护区等级和界限,设立警示标志,关闭二级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90%以上自然保护区有健全的管理机构。
不断提高城镇污水收集的能力和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保证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后的实际处理负荷,在一年内不低于设计能力的60%,三年内不低于设计能力的75%。加快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工程建设。
重视对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和防范。(一)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改善水环境质量。十一五期间,加快现役火电机组脱硫设施的建设,使现役火电机组投入运行的脱硫装机容量达到2.13亿千瓦。新(扩)建燃煤电厂除国家规定的特低硫煤坑口电厂外,必须同步建设脱硫设施并预留脱硝场地。
加强农村沼气建设和城市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努力控制甲烷排放增长速度。2.启动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工作。
到2010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继续抓好煤炭、钢铁、有色、石油化工和建材等行业的废气污染源控制,对重点工业废气污染源实行自动监控。
在钢铁、电力、化工、煤炭等重点行业推广废水循环利用,努力实现废水少排放或零排放。落实流域治理目标责任制和省界断面水质考核制度,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